- ·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数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收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征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刊物[05/29]
皖江地区桥梁建设综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皖江地区是指长江流经安徽省的影响区域,自唐、宋以来即为移民地区。随着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流派多样的皖江文化积淀。自唐后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后,
皖江地区是指长江流经安徽省的影响区域,自唐、宋以来即为移民地区。随着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流派多样的皖江文化积淀。自唐后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后,皖江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步带动了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及交通设施,形成了独特的桥文化,留下了璀璨的桥梁遗产。皖江古桥分布广,历史遗存丰富,有拱桥、廊桥、亭桥、板桥形式,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皖江流域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文以旌德县淳源桥、歙县太平桥、祁门县阊江双桥、肥东县通济桥四座古代桥梁为例,简述其桥梁结构、历史文化、典故小记、修缮记载等方面的知识[2];又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这三座现代桥梁为代表,介绍其桥跨布置、所获成就,展现皖江地区桥梁事业的发展,最后展望皖江地区桥梁事业将更加辉煌。 1 皖江古代桥梁介绍 1.1 淳源桥 淳源桥原名平政桥,俗称上市桥。宋元丰五年(1082年)县令马譿建,后历经修葺。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被洪水摧毁,由邑绅饶履吉独资重建,留存至今(见图1)。该桥利用桥身与河道的夹角,以墩角自然分水,在桥梁建筑中独具一格,是该地区现存古代桥梁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座。 据宋代进士汪齐《平政桥记》记载,县城上东门自古以来就有桥,但徽水每当桃花汛期,桥梁总是被冲毁而后修复。到1082年,鄱阳人马譓来知县事,眼看交通要道被水所阻,心中焦急。恰巧有一名叫惟静的和尚,愿意出来为修桥劝募,马譓极力赞许,“七乡之民,输材者、受役者、捐谷者、施金者”蜂拥而来,真是众擎易举。《平政桥记》中说:“费金钱工役无算。上有栋宇之覆,下无柱石之碍,岿然中流,迢迢亭亭,若升龙之跃于渊,若偃虹之跨于涧”。 这座勾联城西与河东的古桥,九百年来,从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看,随修随毁的历史反反复复。粗略统计小修、大修、改建、重建14次之多。一座桥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 现存淳源桥为道光年间重建,桥长50 m,5孔净跨各6.1 m,高5.6 m,宽6.2 m。该桥在建筑设计上,现在看来仍然有其独到之处。桥的5个孔洞四座桥墩迎水一面皆无分水尖,这在古桥建筑中实属罕见。经过对桥址附近水文资料的分析,水流方向冲向西岸石坡,从而改变方向,激流经此一折,水势减弱,向桥墩的一个直角涌去,自然成了分水尖。设计因地制宜,十分科学。 1956年修建旌(德)俞(村)公路时,铺筑泥结碎石桥面利用古桥通车。1983年,为保护古桥,改善旌鸿路穿城路段交通拥挤状况,在淳源桥上游200 m新建旌阳桥,以分流交通,原淳源桥禁止机动车通行,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城区行人桥。 “淳源”的寓意,是希望桥像徽水河一样既淳朴又源远流长。这样的寓意,看来是恰如其分的。 1.2 太平桥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又将该桥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16孔拱形的石桥,长279.87 m,宽6.9 m,中间设上下双侧车道,两边各有人行走道。 太平桥始建于宋朝(公元1234年),最初为木结构的浮桥,全长167 m,名为“庆丰桥”。后来几经损毁和修缮,在明代改建为石桥。解放后,为使交通更加便捷,提高运输效率,将原桥中的记载此桥建造和修葺历史的碑亭拆除。在施工工艺及建筑材料方面,该桥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能。利用糯米汁拌合石灰作为砌筑砂浆,砌块采用淳安茶园石,具有较高的抗压承载能力。 1969年7月,徽州境内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水位峰值高出桥面3.4 m。沿河地带众多房屋被毁。此桥除桥面、条石栏杆、桥墩分水尖局部损坏外,桥体整体情况良好,洪水退可供车辆行人通行。同年8月安徽省交通纵队出资9万元,对该桥进行加固修复。 修复后桥面为钢筋水泥混凝土材质,并增设悬臂式挑梁钢筋混凝土微弯板人行道及桥面照明设备(见图2)。 1.3 阊江双桥 祁门县平政桥和仁济桥的合称阊江双桥,皆为祁门县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双桥位于祁门县城东阊江上,两桥相距250 m,上桥名“平政”,下桥称“仁济”,均为5孔,宽度均为7 m,分别长78 m和79.4 m(见图3)。 双桥皆由紫砂石砌成,窥拱遥含,又称“阊江双虹”。祁门知县曾咏有《双桥夜月》诗:“戌楼寂历仰祁东,天外疏云卷碧空。光耿林端飞一镜,影环沙际照双虹。” 来描述当年此桥的动人景色。 1)平政桥。此桥位于皖赣公路的咽喉,自古便是交通要道。公元1307年(暨大德十一年)建立,1550年(明嘉靖十九年),将原木桥改为石拱桥,建成现在的样子。在1851年、1862年—1874年间均曾对此桥有较大规模的修葺工作:加设8根石镇栏并在桥翼处设196块石质护栏。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将此桥扩建为公路桥。新中国成立后,1974年当地政府再次将此桥扩建,使用钢筋水泥结构加固。采用“悬挑”法将桥宽拓至9 m,增建人行道。 2)仁济桥。1532年(明嘉靖十年),县主薄卢默捐俸倡建仁济桥。经过1748年、 1868年的修葺扩建,此桥具今规模。且难得的是,在此之后此桥再未改建,旧貌依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桥。 1.4 通济桥 1)桥梁概况。通济桥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境内。建于明嘉靖年间,为3孔拱形横跨店埠河的青石大桥。 2)修缮记载。1839年1月30日,钦差大臣林则徐自北京去广东禁烟,沿京广官道南下,在店埠午餐后,轿舆经过此桥。 咸丰年间毁于兵燹。 同治六年(1867年)由李承志捐款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水曾冲塌桥墩。 1976年治理店埠河时拆除。 1979年10月改建为双曲拱(3孔/20 m)公路桥,全长88.8 m,净宽14 m(行车道9 m,人行道2×2.5 m),净空7 m,设计荷载汽—15,挂—80。 1.5 其他桥梁简介 1)蹬步桥。蹬步桥一般常在一些水流较为平缓而且较浅的小溪、河流之上,落脚位置摆放大型石块,类似于桥墩结构,为行人提供过河支撑,即为蹬步桥的雏形。随着更加规整的石墩埋置在水中,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蹬步桥(见图4)。 “聚石为步渡者也,通作杠”指的就是今天的蹬步桥、踏步桥或汀步桥。在婆源县彩虹桥前面就有这样的蹬步桥。 2)杨桥。皖江流域的木板桥在历史上曾大量存在,这与皖江区域盛产木材、造价低廉,加之木材又易加工不无关系。事实上古时的桥梁大都是木制的,只是沧桑巨变,许多木桥已化为腐朽,从而无法考究。现在所能看到的木桥多为恢复重建。在绩溪龙川登源河上就有这样的一座桥——杨桥。该桥由数十块杉木板以粗铁链和铆钉相连架在各支架上而成(见图5)。 2 皖江现代桥梁介绍[4] 2.1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1)桥梁概况[5,6]。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沟通铜陵市与安庆市两个区域,是安徽省内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桥梁建成于1995年12月。全长2 592 m,其中主桥1 152 m,为主跨432 m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2)建成意义。该桥建成以后,天堑变通途,实现了长江两岸的交通沟通与联系,缓解了过江压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大桥服役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目前仍然作为京台高速的重要咽喉工程,为华东腹地的交通主脉提供持续服务。 2.2 芜湖长江大桥 1)桥梁概况。芜湖长江大桥,于1997年3月正式开工。历经42个月建成通车,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交通项目。在工程规模中是我国长江大桥之首,曾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在同类型重载桥梁中,其位居世界第二,主跨度仅次于丹麦厄勒海峡桥[7,8]。其桥型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铁路层为双线Ⅰ级铁路,公路层宽21 m,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1.5 m,中央车行道宽18 m,有双向四车道[9]。铁路桥长10 616 m,公路桥长6 078 m,其中跨江桥长2 193.7 m,含引桥36 km,投资61亿元。 2)建成意义。从武汉长江大桥跨度128 m,发展到九江长江大桥216 m,花40年时间,再到芜湖长江大桥主跨突破300 m,却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该桥的建设创造了多个国内建设速度记录,同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合格率也超过了国优标准。2001年,大桥荣获该年度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其采用的“正桥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设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该桥在此斩获桂冠——“詹天佑金奖”;同时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首届十大建设科技成就之一,名列第二位,仅次于“神州五号”发射场[11,12]。该桥是中国重载桥梁跨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建设成功表明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大跨重载铁路桥梁的先进行列[13,14]。 2.3 安庆长江大桥 1)桥梁概况。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安庆段范围内,该桥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与铜陵长江大桥之间,缓解了跨江空白区域的交通压力。桥梁全长5 985.66 m,其中主桥全长1 040 m,大桥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 km[15]。 该桥是皖江上游的第二座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四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交通枢纽中心,是安徽省皖西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中心[16]。 2)建成意义。该桥的建成,对于完善华东腹地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通了安徽中部地区的东南出海通道。 交通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迅速腾飞,3座现代桥梁的建成,标志着安徽长江南北交通网络的基本完善和贯通。对于皖江地区的开发,经济振兴、实现中部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7]。 3 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皖江地区也出现了像铜陵长江大桥等著名现代桥梁。根据规划至2030年,将形成31座过江通道,其中公路功能6座,铁路功能1座,市政功能13座,公路和铁路合建3座,市政和铁路合建2座,市政和公路合建6座。桥梁的建设与发展,见证经济飞跃式的发展带来的便利交通,交通的便利促使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皖江地区的桥梁事业也会不断发展[18]。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0/1214/490.html
上一篇: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国近代浮标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