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物鉴定与鉴赏》征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收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数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刊物[05/29]
论文物鉴定与赏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见证物。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进步历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折射出世界各个民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见证物。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进步历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折射出世界各个民族的创造精神和伟大智慧。 1 文物鉴定 1.1 文物鉴定内容 辨伪:辨伪,辨别文物的真伪。真品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历史见证物;赝品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而仿制或臆造出来的假货,而后代仿前代或不以牟利为目的模仿、学习并署名的作品则不在其列。对藏品的真伪进行判断,这是文物收藏的前提。文物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十分普遍,鉴别真伪是一项十分复杂且严密细致的工作。每一件文物都有其独有的时代特点、工艺风格、历史痕迹。所谓历史痕迹就是使用或收藏的过程中留下的各种细微的、自然的蛛丝马迹,行话称为“包浆”,是自然形成的,与人工作旧的包浆不同,后者极不自然。通过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判断文物的真伪。 断代:断代,判断文物的时代。每个时代的文物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烙印。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物,结合文物的器形、纹饰、文字、质地、工艺、风格等,参照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判断文物的时代。首先需要对考古发掘的标准器物和传承有序的传世品有深入广泛地认识、研究;其次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尤其是物质文化史知识,要对上下五千年的物质文化史进行梳理,搞清物质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总体上把握时代风格和历史框架。 认知文物价值:认知文物价值,应分析认知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所谓历史价值,是指某件文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见证某段历史(包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作用,有大小之分。如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大,乾隆通宝的历史价值小;有铭文的青铜鼎历史价值大,民窑的青瓷碗历史价值小,这有一定的衡量定级标准。文化艺术价值体现在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审美方面,文物的科学研究价值主要包括知识、科学、技术等内涵。以古鉴今,古代文物所承载的科技成果对今天的科技创新依然起到启迪和激励作用。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说明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状况。按照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一切,都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超越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出来的。物质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发展和创新,慢慢形成了不同于前朝的风格。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三方面相互关联,不能割裂开来。 1.2 文物鉴定方法 科技鉴定法,科技鉴定法主要包括孢粉分析、碳14测定、热释光及成分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孢粉学是研究植物孢粉的形态、分类及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一门科学。碳14测定是利用其放射性进行年代断定的方法。热释光断代法主要是通过把陶瓷样本加热而释放出的光强,加上对年剂量的测试而推断陶瓷器的烧制年份。成份分析法是利用各种粒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去激发受测文物样本使其发出X射线能谱,得出各种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然后和标准样本的元素含量作比较。如果两者相符,该文物样本的年代就可以确定,反之,受测文物样本的年份就不能确定。 1.3 传统鉴定法 一是目鉴法,这个方法在过去比较常用,有经验性和权威性。所谓经验性特点,是指鉴定水准的高下往往有赖于鉴定专家个人才、学、识的水平和对同类器物的熟稔程度。所谓权威性,一般取决于鉴定专家中名望最高者[1]。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专家的学识水平及职业道德影响文物鉴定的结果,即便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也可能因为不了解文物造假技术而挂一漏万,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二是标本类比法,在古代和现代都经常采用这种方法鉴别文物,古代所采用的标本是传承有序和大家公认的文物真品,而现代则增加了考古发掘的以考古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为依据的文物标本,为文物鉴定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的依据。在各不相同的文物中,找出与文物标本相同或相似之处,辨别细微具体的差异之处,抽丝剥茧地确定文物所蕴含的风格特征。三是综合鉴别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各种考古学、历史学、化学、物理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物进行综合研究考证,找出文物的各种组成元素,从内在联系和自身信息对文物进行系统的真伪辨别、时代判断、价值认知,探寻文物的本质特征和总体风格。 文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特定历史条件包括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能、科技水平、工艺技术、使用工具等,是在多维空间中产生出来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离开了文物形成的特定历史,随后的复制、仿制、临摹、作伪,它与真品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包括内在的质地、成分、含量比例,以及外观的形态色泽、纹饰、风格、锈色、款识、铭志、工艺和年代等。伪品与真品任何一点细小的差异,将是伪品难以逃避的破绽。归根到底,这三种传统鉴定法都是为了更加全面地认知文物真品的“特性”,寻找伪品与真品的差异之处[2]。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科技鉴定和传统鉴定两种方法相互结合,互相印证,才能严谨准确地对文物进行真伪、断代、价值认知等全方位的鉴定。让收藏者心里踏实,让作伪者没有市场。如庖丁解牛,将牛的筋骨、经络、结构熟记于心,就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 2 文物赏析 文物欣赏就是发现文物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包含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要具有审美能力和修养,针对同一件艺术作品,鉴赏修养较高者会领悟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享受。文物的解析就是发现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2.1 文物的审美 文物欣赏是一种美育,它有助于审美心理的成熟。文物审美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文物美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和辨识,主要表现于对文物的形态描述和认识。二是对文物美的感觉、知觉、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主要表现为对文物美的敏感、知觉和准确地欣赏。事实证明欣赏文物确实可以不断加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美的教育与智力开发得到结合[3]。文物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 器形美:文物的器形往往最能吸引人们欣赏的目光,如同人的相貌给别人的感受最为直接。“形状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那种外部形象”[4]。独特优美的器物造型令人过目难忘,如体型巨大的后母戊青铜鼎、造型独特的长信宫灯、线条优美的玉壶春瓶、神态祥和的观音造像、威武勇猛的镇墓兽、展翅欲飞的莲鹤方壶、幽默诙谐的说唱俑等,不胜枚举。文物的造型艺术巧夺天工,对今天的造型创新依然富有启迪作用。“造型艺术审美本就带有解放人的生命与情感的特殊性质。造型创造力是造型表现的形式介质,也是体现情感外化与解放的根本标志。造型艺术审美教育是用艺术的形式带领,从而进入并触摸生命与心灵的存在,最终以创造力的形式表现出来”。[5] 纹饰美:文物的纹饰包罗万象,有神话中人物、动物图案,有自然界动物、昆虫和植物图案,有历史人物故事图案,有连续几何图案,有宗教神祇和神仙图案,有博古文玩图案,有舞蹈、狩猎图案等,这些图案有一个总的特征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追求吉祥如意是中国物质文化的灵魂,一切祥瑞的元素都被用来表现在文物的图案上,无论是神话的还是现实的,只要含有祥瑞的意义便都没有了界限,神仙和人类在吉祥的氛围里圆融一体。 文字美: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纽带,是象形和表意结合的线条艺术。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到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从青铜器上的金文到成熟统一的小篆,从古朴浑厚的隶书到结体谨严的楷书、行云流水般的行书、灵动飞扬的草书,不仅承载了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文字也是对文物进行断代的重要依据,如通过瓷器的款识就可以推算其所属年代。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华夏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理论,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雅士追捧不已;颜真卿的楷书彰显了其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苏东坡的一纸便签竟让收藏大家不吝巨资纳入囊中。汉字已融入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 色彩美:古朴、艳丽五彩缤纷的色彩不仅是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也是人类文化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既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也能使人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和共鸣。色彩审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含义,如秦人尚黑,代表的是威猛沉雄的尚武之风和五行哲学,明清尚黄,体现出皇家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地位。 意境美:文物自身的各种信息汇聚一起,营造出一种意境美,尤其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中。“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在山水画中创造出独有的意境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天人合一”的深邃意境给人以静谧闲适的审美享受。要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去感悟和欣赏天地万物的自然之美,淡泊名利和顺应自然才能使人回归淳朴,任精神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于是,充满着道家精神的山水画涌现出来,浓缩了自然山水的江南园林也随之涌现出来,构筑起一个个内心世界的“世外桃源”,心灵便有了栖息之地,精神便获得了清净与安宁。山水画家面对山水自然“妙会感神”,捕捉它的精神美,以无我之心契合对象的精神美,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而鉴赏者在披图幽对时,在虚静的状态下达到“万趣融其神思”的境界,从而捕捉到山水画中的神韵,使自己进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审美意境。 2.2 文物的解析 文物的解析是从文物的自身综合信息及其所处的环境分析其所具有的价值,也是对一段历史的认证价值,对某种工艺、艺术的传承价值,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外化价值等。 文物的解析与传统文化相互印证,与史籍记载相互补充。完整记载中国历史的二十四史可谓卷帙浩繁,但仍有遗漏和错讹之处。如发现于安阳小屯的大量龟甲和兽骨上所刻写的甲骨文,对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字的产生演变,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不但确定了商朝的真实存在,还使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得以确认。 文物是民族创造力的凝聚,文物的解析可以让人民了解自己的历史,对今天有启迪的作用,并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吴晓丛.文物鉴定到底还有没有个准头?——文物鉴定应提高科技含量[J].收藏界,2002(2). [2]陈肇庆.文物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8(3). [3]刘东瑞.文物鉴定与鉴赏刍议[J].收藏家,1994(3).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刘勇,刘静.造型艺术审美教育随谈[J].职大学报,2017(2).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见证物。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进步历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折射出世界各个民族的创造精神和伟大智慧。1 文物鉴定1.1 文物鉴定内容辨伪:辨伪,辨别文物的真伪。真品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历史见证物;赝品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而仿制或臆造出来的假货,而后代仿前代或不以牟利为目的模仿、学习并署名的作品则不在其列。对藏品的真伪进行判断,这是文物收藏的前提。文物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十分普遍,鉴别真伪是一项十分复杂且严密细致的工作。每一件文物都有其独有的时代特点、工艺风格、历史痕迹。所谓历史痕迹就是使用或收藏的过程中留下的各种细微的、自然的蛛丝马迹,行话称为“包浆”,是自然形成的,与人工作旧的包浆不同,后者极不自然。通过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判断文物的真伪。断代:断代,判断文物的时代。每个时代的文物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烙印。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物,结合文物的器形、纹饰、文字、质地、工艺、风格等,参照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判断文物的时代。首先需要对考古发掘的标准器物和传承有序的传世品有深入广泛地认识、研究;其次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尤其是物质文化史知识,要对上下五千年的物质文化史进行梳理,搞清物质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总体上把握时代风格和历史框架。认知文物价值:认知文物价值,应分析认知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所谓历史价值,是指某件文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见证某段历史(包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作用,有大小之分。如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大,乾隆通宝的历史价值小;有铭文的青铜鼎历史价值大,民窑的青瓷碗历史价值小,这有一定的衡量定级标准。文化艺术价值体现在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审美方面,文物的科学研究价值主要包括知识、科学、技术等内涵。以古鉴今,古代文物所承载的科技成果对今天的科技创新依然起到启迪和激励作用。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说明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状况。按照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一切,都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超越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出来的。物质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发展和创新,慢慢形成了不同于前朝的风格。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三方面相互关联,不能割裂开来。1.2 文物鉴定方法科技鉴定法,科技鉴定法主要包括孢粉分析、碳14测定、热释光及成分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孢粉学是研究植物孢粉的形态、分类及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一门科学。碳14测定是利用其放射性进行年代断定的方法。热释光断代法主要是通过把陶瓷样本加热而释放出的光强,加上对年剂量的测试而推断陶瓷器的烧制年份。成份分析法是利用各种粒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去激发受测文物样本使其发出X射线能谱,得出各种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然后和标准样本的元素含量作比较。如果两者相符,该文物样本的年代就可以确定,反之,受测文物样本的年份就不能确定。1.3 传统鉴定法一是目鉴法,这个方法在过去比较常用,有经验性和权威性。所谓经验性特点,是指鉴定水准的高下往往有赖于鉴定专家个人才、学、识的水平和对同类器物的熟稔程度。所谓权威性,一般取决于鉴定专家中名望最高者[1]。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专家的学识水平及职业道德影响文物鉴定的结果,即便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也可能因为不了解文物造假技术而挂一漏万,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二是标本类比法,在古代和现代都经常采用这种方法鉴别文物,古代所采用的标本是传承有序和大家公认的文物真品,而现代则增加了考古发掘的以考古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为依据的文物标本,为文物鉴定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的依据。在各不相同的文物中,找出与文物标本相同或相似之处,辨别细微具体的差异之处,抽丝剥茧地确定文物所蕴含的风格特征。三是综合鉴别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各种考古学、历史学、化学、物理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物进行综合研究考证,找出文物的各种组成元素,从内在联系和自身信息对文物进行系统的真伪辨别、时代判断、价值认知,探寻文物的本质特征和总体风格。文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特定历史条件包括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能、科技水平、工艺技术、使用工具等,是在多维空间中产生出来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离开了文物形成的特定历史,随后的复制、仿制、临摹、作伪,它与真品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包括内在的质地、成分、含量比例,以及外观的形态色泽、纹饰、风格、锈色、款识、铭志、工艺和年代等。伪品与真品任何一点细小的差异,将是伪品难以逃避的破绽。归根到底,这三种传统鉴定法都是为了更加全面地认知文物真品的“特性”,寻找伪品与真品的差异之处[2]。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科技鉴定和传统鉴定两种方法相互结合,互相印证,才能严谨准确地对文物进行真伪、断代、价值认知等全方位的鉴定。让收藏者心里踏实,让作伪者没有市场。如庖丁解牛,将牛的筋骨、经络、结构熟记于心,就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2 文物赏析文物欣赏就是发现文物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包含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要具有审美能力和修养,针对同一件艺术作品,鉴赏修养较高者会领悟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享受。文物的解析就是发现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启迪和激励作用。2.1 文物的审美文物欣赏是一种美育,它有助于审美心理的成熟。文物审美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文物美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和辨识,主要表现于对文物的形态描述和认识。二是对文物美的感觉、知觉、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主要表现为对文物美的敏感、知觉和准确地欣赏。事实证明欣赏文物确实可以不断加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美的教育与智力开发得到结合[3]。文物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器形美:文物的器形往往最能吸引人们欣赏的目光,如同人的相貌给别人的感受最为直接。“形状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那种外部形象”[4]。独特优美的器物造型令人过目难忘,如体型巨大的后母戊青铜鼎、造型独特的长信宫灯、线条优美的玉壶春瓶、神态祥和的观音造像、威武勇猛的镇墓兽、展翅欲飞的莲鹤方壶、幽默诙谐的说唱俑等,不胜枚举。文物的造型艺术巧夺天工,对今天的造型创新依然富有启迪作用。“造型艺术审美本就带有解放人的生命与情感的特殊性质。造型创造力是造型表现的形式介质,也是体现情感外化与解放的根本标志。造型艺术审美教育是用艺术的形式带领,从而进入并触摸生命与心灵的存在,最终以创造力的形式表现出来”。[5]纹饰美:文物的纹饰包罗万象,有神话中人物、动物图案,有自然界动物、昆虫和植物图案,有历史人物故事图案,有连续几何图案,有宗教神祇和神仙图案,有博古文玩图案,有舞蹈、狩猎图案等,这些图案有一个总的特征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追求吉祥如意是中国物质文化的灵魂,一切祥瑞的元素都被用来表现在文物的图案上,无论是神话的还是现实的,只要含有祥瑞的意义便都没有了界限,神仙和人类在吉祥的氛围里圆融一体。文字美: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纽带,是象形和表意结合的线条艺术。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到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从青铜器上的金文到成熟统一的小篆,从古朴浑厚的隶书到结体谨严的楷书、行云流水般的行书、灵动飞扬的草书,不仅承载了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文字也是对文物进行断代的重要依据,如通过瓷器的款识就可以推算其所属年代。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华夏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理论,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雅士追捧不已;颜真卿的楷书彰显了其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苏东坡的一纸便签竟让收藏大家不吝巨资纳入囊中。汉字已融入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色彩美:古朴、艳丽五彩缤纷的色彩不仅是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也是人类文化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既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也能使人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和共鸣。色彩审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含义,如秦人尚黑,代表的是威猛沉雄的尚武之风和五行哲学,明清尚黄,体现出皇家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地位。意境美:文物自身的各种信息汇聚一起,营造出一种意境美,尤其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中。“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在山水画中创造出独有的意境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天人合一”的深邃意境给人以静谧闲适的审美享受。要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去感悟和欣赏天地万物的自然之美,淡泊名利和顺应自然才能使人回归淳朴,任精神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于是,充满着道家精神的山水画涌现出来,浓缩了自然山水的江南园林也随之涌现出来,构筑起一个个内心世界的“世外桃源”,心灵便有了栖息之地,精神便获得了清净与安宁。山水画家面对山水自然“妙会感神”,捕捉它的精神美,以无我之心契合对象的精神美,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而鉴赏者在披图幽对时,在虚静的状态下达到“万趣融其神思”的境界,从而捕捉到山水画中的神韵,使自己进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审美意境。2.2 文物的解析文物的解析是从文物的自身综合信息及其所处的环境分析其所具有的价值,也是对一段历史的认证价值,对某种工艺、艺术的传承价值,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外化价值等。文物的解析与传统文化相互印证,与史籍记载相互补充。完整记载中国历史的二十四史可谓卷帙浩繁,但仍有遗漏和错讹之处。如发现于安阳小屯的大量龟甲和兽骨上所刻写的甲骨文,对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字的产生演变,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不但确定了商朝的真实存在,还使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得以确认。文物是民族创造力的凝聚,文物的解析可以让人民了解自己的历史,对今天有启迪的作用,并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参考文献[1]吴晓丛.文物鉴定到底还有没有个准头?——文物鉴定应提高科技含量[J].收藏界,2002(2).[2]陈肇庆.文物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8(3).[3]刘东瑞.文物鉴定与鉴赏刍议[J].收藏家,1994(3).[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刘勇,刘静.造型艺术审美教育随谈[J].职大学报,2017(2).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0/0529/339.html
上一篇:“国宝帮”猖狂,古董行业亟需监管
下一篇:文物鉴定中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探讨